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23篇
  免费   414篇
  国内免费   1439篇
林业   649篇
农学   1119篇
基础科学   590篇
  1386篇
综合类   4792篇
农作物   710篇
水产渔业   539篇
畜牧兽医   1730篇
园艺   689篇
植物保护   572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32篇
  2022年   270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384篇
  2019年   506篇
  2018年   420篇
  2017年   498篇
  2016年   614篇
  2015年   486篇
  2014年   528篇
  2013年   590篇
  2012年   679篇
  2011年   662篇
  2010年   618篇
  2009年   592篇
  2008年   524篇
  2007年   518篇
  2006年   452篇
  2005年   346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53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242篇
  1996年   227篇
  1995年   205篇
  1994年   228篇
  1993年   229篇
  1992年   268篇
  1991年   266篇
  1990年   226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5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过敏是人和养殖动物常见的疾病,而且发生的频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为了深入了解过敏反应的机制,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钙调磷酸酶A beta(calcineurin A beta,CnAβ)基因敲除的大鼠RBL-2H3细胞株,并探讨CnAβ基因对RBL-2H3细胞生长及脱颗粒的影响.选取大鼠Cn...  相似文献   
42.
为了建立适于基层单位应用的针对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特异PCR方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基因序列.针对该菌的属特异性基因t1基因进行引物设计,扩增片段大小为449 bp.运用该PCR法可特异性的从副溶血性弧菌ATCC17802标准株中扩增出目的基因片段,与GenBank上发表的序列同源性为100%.而经常污染海产品的溶藻弧菌,嗜水气单胞茵标准株J-1,铜绿假单胞茵标准株ATCC27853结果均为阴性.该PCR法最低检出菌体DNA量为10-2ng以及最低检出菌数为5.7 × 103 CFU/mL.对临床上送检的35份样品进行菌体DNA PCR方法检测并同时与国标GB/T4789.7-2003中使用的检测方法进行比对,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完全符合,与国标中使用的检测方法相比可大大缩短鉴定时间.因此该PCR法能快速鉴定当前副溶血性弧菌流行群,有利于流行病学溯源等研究.  相似文献   
43.
规模化猪场猪瘟免疫状况调查及仔猪首免日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规模化猪场猪瘟的免疫方案,比较及评价其免疫效果,本研究将湖北省7个规模化种猪场作为研究对象,将猪群分为经产母猪、种公猪、后备母猪、哺乳仔猪(0~30日龄)、保育仔猪(30~60日龄)和生长猪(61日龄以上)6个群体,并按各猪群5%~8%的比例采血,检测猪瘟抗体。结果表明,各猪群猪瘟免疫合格率分别为99.55%、96.43%、99.22%、89.88%、81.68%及78.64%,不同免疫方案下,各场猪群表现出不同免疫效果。而从总体上看,保育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是各个猪群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因此本研究在调查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了一个规模化猪场的仔猪猪瘟母源抗体消退规律,并且分别设置了14、21、28、35日龄猪瘟疫苗免疫组,于免疫后1周及2周后采血检测猪瘟抗体。结果表明,该场猪瘟免疫最佳首免日龄为28日龄,并根据研究结果将该场原来的首免21日龄调整到28日龄。本研究的开展对规模化猪场制定合理的猪瘟免疫方案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4.
采用阻断ELISA方法对来自天峻县的327份牦牛血清进行了牛BVD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共检出231份血清阳性,血清阳性率为70.64%。其中:在135份野牦牛血清中检出110份阳性血清,阳性率为81.48%;在192份家牦牛血清中检出阳性121份,阳性率为63.02%。从231份ELISA检测阳性血清中随机抽取了20份,采用RT-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18份样品为BVDV/MV RT-PCR阳性,阴性血清未扩增出E0基因,RT-PCR方法检测结果与ELISA方法符合率为90%。  相似文献   
45.
本文给出了基于B/S结构的无纸化考试系统的设计模型,并从设计思路、开发环境、系统功能以及几个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给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6.
为评价牦牛奶渣乳酸茵对藕草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的影响,试验设置对照组(CK)和3个不同乳酸茵含量处理组(Nzl:0.1ml·kg-1FM;NZ2:0.3ml·kg-1FM;NZ3:0.5ml·kg—FM),青贮60d后检测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试验表明:不同添加剂比例对藕草青贮饲料影响不同;NZ1和NZ3处理能够显著降低祷草青贮饲料的pH(P〈0.05),具有较高的乳酸和乙酸含量(P〈0.05),NZ3处理的中性、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说明牦牛奶渣乳酸茵可以改蒿草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随着添加浓度的增加赫草青贮饲料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粗蛋白具有显著增加趋势,中、酸性洗涤纤维具有降低趋势,说明牦牛奶渣乳酸菌能够改籍草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牦牛奶渣乳酸茵的最适添加量为0.5ml·kg-1FM。  相似文献   
47.
Silicone-made tissue cages were implanted in sheep. Blood serum (SBS) and tissue cage fluid (TCF)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fter amoxicillin intravenous and intramuscular administrations, at the dose of 15 mg/kg. Amoxicillin pharmacodynamics were studied in an artificial culture medium, SBS and TCF with use of a Mannheimia haemolytica and a Pasteurella multocida strain. A concentration-independent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amoxicillin was confirmed for levels higher than 0.79–1.75 × MIC. This result favored the use of the percentage of the 24 h dosing interval during which drug levels remain above MIC as the appropriate 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index. The subsequent correlation revealed that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could be considered effective against “deep” infections caused by bacteria with MICs < 1 μg/mL or “shallow” infections caused by bacteria with MICs < 0.1 μg/mL. Intramuscular administration could be safely considered effective against both “deep” and “shallow” infections when the MICs of the targeted pathogens are lower than 1 μg/mL.  相似文献   
48.
复种饲料油菜对麦茬耕层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与施氮量条件下,复种饲料油菜对麦茬耕层(0~15 cm)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麦收后复种饲料油菜能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PHA)、纤维素酶(CEL)和脲酶(URA)的活性,与休闲熟化地(CK)比较,最大提高幅度分别为32.15%,35.61%,78.66%和127.36%。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与复种饲料油菜的播种量和施氮量有关,随播种量的增加土壤CAT、CEL和URA活性表现为逐渐递增态势,而土壤APHA表现为先增后减,播种量为11.5 kg/hm2时,APHA活性可达0.7888mg/g。在油菜生长的苗期,土壤APHA、CEL和URA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CAT则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降,呈单峰曲线;在生长后期(收获期),低氮量有利于土壤APHA活性的增加,中氮量有利于土壤CAT和CEL活性的增加,高氮量有利于URA活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49.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研究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on-fiber carbohydrates/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FC/NDF)的底物条件下外源纤维素酶(exogenous fibrolytic enzymes, EFE)对底物产气、降解和发酵特性的影响,找出不同底物条件下适宜的EFE添加水平。采用2×5交叉分组试验设计,5个NFC/NDF底物水平 (0.85、1.02、1.19、1.36和1.53)分别添加5种水平的EFE(0, 2, 4, 8 和16 mg/g DM)进行体外发酵。结果表明,1)不同NFC/NDF底物和EFE水平对体外总产气量(GP48)和产气参数(b、c和L)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且两因素互作显著(P<0.05);底物1中, GP48、b和c值随EFE剂量的增加显著地线性和二次提高(P<0.05),其中以16 mg/g 水平组较高,L值则呈相反趋势;底物2~4中,GP48、b和c值随EFE剂量增加显著地二次提高(P<0.05),其中以4 mg/g 水平组较高。2)不同底物对干物质消失率(DMD)、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和氮降解率(ND)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除ND外,EFE水平的添加效应呈现相似结果;底物1条件下,随着EFE添加剂量的提高,DMD、ADFD和NDFD显著地线性提高(P<0.05),其中均以16 mg/g组最高(P<0.05);而底物2~4中则以4 mg/g组最高(P<0.05)。3)不同NFC/NDF底物和EFE水平对瘤胃发酵参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除丙酸外,两种因素对其他指标的互作效应均显著(P<0.05);在底物1~4条件下,随着EFE添加剂量的提高,除丙酸以外的其他发酵参数显著地线性和二次提高或降低(P<0.05);底物1中,对照组pH值、氨态氮含量和丁酸摩尔浓度显著高于4、8和16 mg/g组(P<0.05),相反,16 mg/g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摩尔浓度和乙酸∶丙酸值较高;底物2~4条件下,pH值和氨态氮含量以4 mg/g组较低,而TVFA、乙酸摩尔浓度和乙酸∶丙酸值则呈相反的趋势。4)NFC/NDF=1.53时,添加EFE对体外产气参数、降解特性和发酵特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本试验发现,NFC/NDF底物影响了EFE的添加效应,NFC/NDF=0.85时,16 mg/g EFE水平组有较好纤维降解效果;NFC/NDF分别为1.02、1.19和1.36时,EFE最适添加剂量为4 mg/g;NFC/NDF=1.53时,底物中添加EFE没有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50.
苜蓿和沙打旺苗期需水及其根冠比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徐炳成  山仑 《草地学报》2003,11(1):78-82
研究苜蓿和沙打旺苗期水分利用与根冠比例。结果表明,沙打旺叶片对土壤水分的瞬时利用效率均高于苜蓿。沙打旺地下部与地上部生物量比和根长/株高比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亦高于苜蓿,尤其在低水分时。在高水分下苜蓿单位水分消耗所形成的生物量较多,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大幅度减少。苜蓿具有较高的蒸腾速率和较快的根系生长速率,因而造成土壤水分的过快消耗。总之,高水分生长条件易于苜蓿生产效率的发挥,但沙打旺对土壤水分环境变化的稳定性较强。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和黄土丘陵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沙打旺可以种植在该地区的坡地,而苜蓿则应在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川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